在衣裙之外,还有帔子或领巾。这是一种质轻且柔的带式长巾,先披挂于颈肩,随意裹曳于胸臂间,最终垂在身畔。它早见于公元前西亚希腊化时期神像的衣装之上,往东成为佛教艺术中天人身上当风飞舞的衣饰;在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原后,逐渐融入世俗衣装;因披于肩背的特征,人们以汉语中披肩的古名“帔”或领巾”称之。隋文帝开皇年间,贵家女子所用领巾还被人少见多怪地视作“服妖”,认为其与战争中的槊幡军帜相似,象征着兵祸将至。但随后不久,岐子就被女子广泛使用。大约作于初唐的唐人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有“妇人数十,帔服鲜泽”,是直接以“帔服”作为女装的代称。隋至盛唐时期的多制作成两头弧圆的长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