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有些时候对课程设定脱离学科的现象表示失望。比如,历史课着重强调史实和日期。相类似的,理科课程让学生记住大量知识点,而不是用科学的思维探索,解决问题,为什么课程要这么设定呢?
对这一质疑听上去有它的道理:如果我们不教给学生科学家真正做的事情,学生如何成为下一代科学家呢?但这在逻辑上存在一个缺陷,也就是它假设学生在认识上有能力做到和科学家或历史学家所做的事。这不仅是因为学生比专家知道的少,还因为他们所知道的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在大脑里。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不通过练习就像科学家或者历史学家那样思考。专家拥有对问题类型的抽象知识,相对的也会使用抽象思考方式,而学生还不具备。
专家已经将很多原先需要仔细思考的过程和常用步骤自动化了。那么如何让学生不断接近这样的思考方式呢?不断练习,通过获得丰富的功能性背景知识和将一系列思考过程自动化来节省工作记忆空间。如果我们不肯花时间是成为不了专家的。“十年规则”的效应:一个人不花上十年时间是不能在任何领域(物理、象棋、数学或者高尔夫)成为专家的。十年这个数学并没有什么魔力,就是要花这么久的时间学习背景知识,学会思考的自动化过程。

标签: #学习感悟

热门推荐

1、与通常的观点正好相反,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因为它并不擅长于此。尽管思考是缓慢的、靠不住的,如果能成功,人们还是愿意动动脑子的。人们喜欢解决问题,但是不喜欢尝试解决不了的问题。 2、一辆汽车计划从A地出发开往180千米远的B地,事发突然,加速为原速的1.5倍,结果比计划提前40分钟到达B地,求原计划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大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不经常思考一件事情,你可能不会需要再想它,所以可以丢弃;如果你真的在想一件事情,久而久之会进入长期记忆。 情感对记忆有一定影响。重复对记忆很关键,更重要的是思考其意义。 故事有利于记忆和理解。故事遵循4C原则:因果关系(causality)、冲突(conflict)、情节多样性(complications)、角色魅力(character)。 下图是几种记忆法,不大推荐位置记忆法(如果存在多组关联,可能会混淆。)。 4、为了继续美化城市,计划在路旁栽树1200棵,由于志愿者的参加,实际每天栽树的棵树比原计划多20%,结果提前4天完成,求实际每天栽树多少棵? 甲、乙两名学生练习计算机打字,甲打一篇1000字的文章与乙打一篇900字的文章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甲每分钟比乙每分钟多打5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个字? 某商店用1050元购进第一批某种文具盒,很快卖完.又用1440元购进第二批该种文具盒,但第二批每只文具盒的进价是第一批进价的1.2倍,数量比第一批多了10只.求第一批每只文具盒的进价是多少元?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