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十四个

诗人十四个简介

十四位古代诗人和一个现代闯入者

一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

七堂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的文学课,

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

诗与心灵自由飞动,

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

让古代心灵中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

成为与现代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诗人十四个 名言/名句/语录

中国古代最纯粹的爱情故事是李杨爱情。 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便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当我思索王昌龄的诗句“三月桃李花时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就想到了王昌龄的诗句“昨夜西风露井桃”。我觉得这首《春宫曲》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并非华屋高堂、金戈铁马,而是一种自由舒展、充满希望的感觉。 但在盛唐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结合着积极行动的意志,充满了外溢的热情。陶渊明在自然中体会过这种力量,所以他写出了“草木纵横舒”的春之赞歌,但那毕竟是独属于自然的盛事,并对比着人世的不堪。而王昌龄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与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却将社会的风貌 这就是“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王维停留在“不相识”这个点上,就把这首诗写完了。如果我们回头去看《山中与表秀才迪书》,偶然生出的游兴、偶然落脚的佛寺、偶然遇到药农带信与对裴迪淡然不带强求的邀请,也都与《南垞》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的状态一脉相承。中国古代诗歌其实是比较赞赏《离骚》中那种“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的,而王维的诗歌与自己的欲望保持距离,有中止,有放弃,有冷静的观看,这些特质更像来自佛教。 我们果真能辨别理想与欲望吗?真正的理想是自由心灵结出的果实。人必须先具备对自由的体验,才能分辨那些名为理想的事物,哪些是出于自我的决定,哪些是出于欲望的推搡,哪些是出于从众的附和。我们的文化也许太爱表彰理想,而不太注意真实理想产生之前的那个阶段,因此王维诗歌中那种来自心灵自由的淡然欢喜并未得到足够的欣赏。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