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

……裙装也较前一时期更为宽松,其制作往往是用全幅面料拼缝成片,再在腰部打上褶裥压一段裙腰。虽然这座墓中裙装残损较甚,但同时期风格的裙装实物又有日本正仓院南仓所藏数腰残件可作参照补足。这类宽松的裙式在当时甚至引出一段韵事长安城中士女游春寻芳,遇着名花需围起帷幄坐下赏花宴乐时,往往弃帷幕不用,而是由女子解下长裙挂在插起的帐杆上作为屏障,这种以多身长裙相连围起的屏障名为“裙幄”。

标签: #书籍名句

热门推荐

1、在衣裙之外,还有帔子或领巾。这是一种质轻且柔的带式长巾,先披挂于颈肩,随意裹曳于胸臂间,最终垂在身畔。它早见于公元前西亚希腊化时期神像的衣装之上,往东成为佛教艺术中天人身上当风飞舞的衣饰;在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原后,逐渐融入世俗衣装;因披于肩背的特征,人们以汉语中披肩的古名“帔”或领巾”称之。隋文帝开皇年间,贵家女子所用领巾还被人少见多怪地视作“服妖”,认为其与战争中的槊幡军帜相似,象征着兵祸将至。但随后不久,岐子就被女子广泛使用。大约作于初唐的唐人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有“妇人数十,帔服鲜泽”,是直接以“帔服”作为女装的代称。隋至盛唐时期的多制作成两头弧圆的长式样。 2、唐人染制衣料的染料大多出自草木植物。如染红以茜草、红花、苏方木,染紫用紫草,染黄用栀子、柘,染蓝以蓝草,染黑以橡子等。宫廷织染署的染色分为青、绛、黄、白、皂(黑)、紫六色,不过实际的色彩品类极为丰富。 3、唐高宗即位初年,女子妆束风格仍延续着初唐贞观末年的风尚身量纤长,小袖短衣之下是高于胸的一围长裙,将身型曲线尽掩在长裙之中。与之配合的妆容却已一改初唐清丽之风,双目上下与面颊浓施红粉而不作晕染,变得艳丽的同时也略显诡异粗犷。大约正是不喜宫中后妃作如此呆板的妆束,唐高宗李治在永徽元年(650年)前往感业寺进香时,オ会与在那里出家为尼、不作妆饰的唐太宗オ人武则天重燃旧情。 4、“妆束”二字,取自唐诗《游仙窟》中形容美人的一句“妍华天性足,由来能妆束”。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