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荡的世界

这个动荡的世界简介

在书中,龙应台以理性之笔评说世界风云,以知性之思探究多舛命运,以感性之情抒解人生悲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的足迹所及,更是深深的思索、长长的叹息。

理性、知性、感性相交融的龙应台,行数万里路,集十年精华,推出精彩新作《这个动荡的世界》。她走过交织着仇恨、暴力与祈祷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笔触伸进这块灾难之地的历史背景。她走过把革命与贫穷当作旅游商品出售的社会主义古巴,告诉我们,卡斯特罗的子民们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她走过在巨大的历史创痛中挣扎着的东欧和德国,发现历史的伤口早已绷开,眼泪与义愤却难以使其痊愈。她还走过经历了一次次民主洗礼的台湾岛,不由得感叹:当政治责任由独裁政体转到个人肩上时,个人顿时发现自己体质的虚弱……龙应台说:这是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很重要的一部书。

这个动荡的世界 名言/名句/语录

而民意的强权并不比政府的强权不危险。首先是民意本身的可疑及不可信赖。很大一部分的所谓民意由媒体形成。威权政府曾经是媒体的共同敌人,这个敌人没有了,媒体在自由中很吊诡地成为自己的敌人:报纸老板以一己的政治立场控制言论,政治人物利用媒体操纵舆论,电视唯利是图不设下限地自我庸俗化,媒体记者因素质不够而提供半真半假的讯息,因判断力不足而做出夸大或偏颇的评论。民意的形成过程中有太多太多操纵作假的空间,此其一。而民意即使是真实的,却绝对未必是对的,此其二。 对民意的批判从哪里来?如果民意指的是大多数人的意见,那么批判当然得来自少数人。民主的基本原则固然是“服从多数”,可是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下半句:“尊重少数”。在迷信民意、民粹主义越来越盛行的十年中,“服从多数”成为信条,“尊重少数”却被轻易遗忘。权威政府和暴力是明显而易见的,“多数”的暴力却往往隐于无形,因为可能批判它的人,本身或许就属于那多数而不察觉自己的霸道和粗暴。但是多数如果践踏“尊重少数”的原则,它就是另一个形式的暴力集团,彻底违背了民主的基本精神。 民意如果不接受批判又没有自我反省的节制,可以形成可怕的暴力,带来全体的灾难。 二十多岁的人,可以是惊世才华正初露头角,可以是碌碌凡人却胸有成竹,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执意将他当作"孩子",他,也就众望所归地变成一个"孩子"。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