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简介

《鼻子》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后选入小说集《罗生门》之中。

小说中旁观者的态度,从最初的些许同情,到内供鼻子变短之后的放肆嘲笑。对此,芥川龙之介用理智的话语归纳为“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发表于第四次重新创刊的《新思潮》创刊号上的《鼻》,描写的是禅智内供生来便有“五六寸长,从嘴唇上方一直垂到下巴”的鼻于。他自始至终都为有这样的鼻子而苦恼。不仅为“鼻子长的确不方便”而苦恼,更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痛苦。因此,他为了能使鼻子变短,想了很多办法,尝试了很多方法,却无济于事。并且,他一直很在意鼻子,不单单在意自己的,也在意别人的鼻子。他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观察别人的鼻子。内供的弟子把一个从一位医生那里得来的可以使鼻子变短的方法告诉了内供。内供试过后,鼻子确实变短了。“内供的心情就像花费几年功夫终于抄写《法华经》大功告成那样的舒畅高兴。”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周围的状况变得更加糟了。因此,内供“心情郁闷”、“心里很不痛快。”“脾气一天比一天坏”。直到有一天,内供的鼻子又恢复到和以前一样长后,内供在心里自语道:“这样一来,谁也不会再笑我了。”于是,内供的人生就这样持续着。

从《鼻子》的创作背景来说,芥川创作《鼻子》时正值大正时期,日俄战争的胜利导致国民情绪高涨。一方面,这是一个动荡与和平、闭锁与开明相对立的历史时期,面对的是“时代闭塞的现状”,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芥川龙之介出生9个月后母亲即患上精神病,他被送到母亲的娘家抚养,后来过继为舅舅的养子,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方面的种种苦恼,使芥川龙之介坠于人生低谷,他唯有通过写小说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他不满社会对自我的管束与压迫,又无力抗争,企图在调和两者的矛盾中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但最终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鼻子》是根据《今昔物语》中《池尾禅珍内供鼻语第二十》,加之受《宇治拾遗物语》第二卷《长鼻僧人》及果戈里的《鼻》的影响创作而成的。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