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一味

一食一味简介

本书完备地收录了汪曾祺谈美食的系列散文。书中写到的一道道日常小吃,既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意,还承载着千百年流传的文化风情,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令读者感受到的不止是美食的诱惑,更有着温情的乡野人情以及俗世生活中含蕴的自然真趣。作者无意于写得深刻,从容闲适的笔触却每每让人品咂出生活本身的滋味……

一食一味 名言/名句/语录

周作人说他的家乡整年吃咸极了的咸菜和咸极了的咸鱼。渐东人确实吃得很咸。有个同学,是台州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掰开包子就往里倒酱油。口味的咸淡和地域是有关系的。北京人说南甜北威东辣西酸,大体不错。河北、东北人口重,福建菜多很淡。但这与个人的性格习惯也有关。湖北菜并不咸,但闻一多先生却嫌云南蒙自的菜太淡。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余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鱼丸、肉丸、牛肉丸皆如小桂圆大,不是用刀斩剁,而是用棒捶之如泥制成的。人口不觉有纤维,极细,而有弹性。鱼饺的皮是用鱼肉捶成的。用纯精瘦肉加茹粉以木槌捶至如纸薄,以包馄饨(福州叫做“扁肉"),谓之燕皮。街巷的小铺小摊卖各种小吃。我们去一家吃了一 “套”风味小吃,十道,每道一小碗带汤的,一小碟各样蒸的炸的点心,计二十样矣。吃了一个荸荠大的小包子,我忽然想起东北人。应该请东北人吃一顿这样的小吃。东北人太应该了解-下这种难以想象的饮食文化了。当然,我也建议福州人去吃吃李连贵大饼。 四川人很会做牛肉。赵循伯曾对我说:“有一盘干煸牛肉丝,我能吃三碗饭!”灯影牛肉是一绝。为什么叫“灯影牛肉”?有人说是肉片薄而透明,隔着牛肉薄片,可以照见灯影。我觉得“灯影”即皮影戏的人形,言其轻薄如皮影人也。(东京梦华录)有“影戏犯”就是这样的东西。宋人所说的“犯”,都是干的或半干的肉的薄片。此说如可成立,则灯影牛肉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