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简介

《黄帝四经》 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最晚不晚于战国中期。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黄帝著述颇丰,涉及其天人合一、治理天下的经验,包括哲学、阴阳、政治、军事、天文、历谱、五行、杂占、医经、修真方法等方面的著作。帛书《黄帝四经》的出土,为黄帝学术思想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撑。

黄帝学术思想,是尊道生法、修身治国、刑名相承、名理相应、民本与法制和谐并行的系统型文化体系,其中以《黄帝四经》论述法道修身治天下的内容最为全面,总体内容立足于四经修治,从道法、常法、律法、兵法等角度全面论述如何修身、治国、平天下,形成了成熟的法道文化体系。“执道,守一,好信,顺时,守度,畏天,爱地,亲民”是其正治思想核心。其中,“天时,地利,人和”的修治思想,已是家喻户晓。“经纪”、“民富”、“囯强”等词,更是现代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时尚要素。“南北有极”的记录,则展示了祖先对地球的深度科学慧观认知。

《黄帝四经》,不仅是中国精神文明治国方略之大成,而且是世界上最古老而独特殊胜的精神文明道德治世专著。《黄帝四经》蕴含道法和常法之源,记录了二千五百年前天人合一模式下慧智共运、内圣外王、修身治世的宝贵经验和方法,是实现民族复兴与国家昌盛的必修教材。《黄帝四经》,作为东周之前各朝修身治国的指导性经典,其修身治世功用迄今依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