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简介

在《怪诞行为学》中,丹·艾瑞里用13个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 “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本书中,他继续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知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非理性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娓娓道来。

巨额奖金可以带来高业绩吗?“主人翁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奏效吗?专业化分工真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吗?速溶咖啡为什么没有煮制咖啡味道好?我们为什么会有报复的欲望和行动?为什么幸福感会很快被生活的平庸侵蚀掉?为什么现代社会择偶的成功率远低于媒妁之言的年代?

作者一一剖析了我们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从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到我们的择偶和婚姻生活,再到情绪的效应和幸福的标准——赋予我们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全新视角。

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坦然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彻底颠覆工作和生活中徒劳的逻辑,重新作出适合自己的完美决策,工作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中的幸福感唾手可得。

本书适用于:对经济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想学习经济学却不懂传统经济理论的人,学生、职场人士,喜欢猎奇的读者。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名言/名句/语录

如果你想得到更大的享受,有些事自己多出点儿力还是值得的。 现代IT(信息技术)基础架构让我们能够把工作分解成非常细小的部分,使每个人的那一小部分工作变得越来越专业和精细。这样做对公司来说是有风险的,因为这会使雇员失去顾全大局的责任心和目标感,以及成就感。如果人类是机器人,那么只要有高度的劳动分工就足够了,但若考虑到内在激励因素和意义对于积极性和生产率的重要性,高度分工这种方式就有可能起相反作用。缺少了意义,专业人员就可能会觉得自己好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查理·卓别林扮演的角色——一切都由工厂的齿轮控制,他们根本不会有全心全意工作的愿望。 换句话说,要想获得宜家效应,我们的努力必须获得成功(即使成功仅仅意味着把事情做完)。根据我们从宜家效应得出的推断,投入的劳动越多,凝聚的价值越高,感情就越深。这也就是说,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自豪感和专属感,你需要更多地动手参与创作。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模式宣称人们就像迷宫通道中的白鼠一样;我们投入劳动于任何事物都会以失去舒适的休憩为代价,造成不快的后果——焦虑和紧张。如果我们信奉这一模式,就会努力使享受最大化,我们就应该竭尽全力避免过多投入工作,增加即时休闲。可能很多人因此认为理想的休假就是在异国海滩上懒洋洋地躺着,享用别人送上的莫吉托鸡尾酒。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