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霍费尔简介

朋霍费尔简介

朋霍费尔 Bonhoeffer,Dietrich (1906~1945)20世纪杰出的德国神学家,于一九O六年二月四日出生在德国布莱斯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在被纳粹投入死囚之前,朋霍费尔就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温厚的品性在神学界享有声誉。十四岁时,朋霍费尔立志攻读神学,先后就读于图宾根大学、柏林大学,受教于著名教会史学家哈纳克,并深受先师赏识,但他更倾慕卡尔·巴特的神学思想。由于学识优异、才华横溢,年仅二十四岁的朋霍费尔就受聘担任柏林大学系统神学讲师。 积极从事普世主义和德国教会的反纳粹活动。1943年被捕,在狱中度过18个月,最后遭杀害。

朋霍费尔大胆宣称:”宗教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正走向一个完全无宗教的时代,世界已经成龄(World come of age),它日益走向自治的道路,无论道德、政治、科学,人都不需要上帝。人和世界均已成熟,不应把他们重新拉回童年时代。“在朋霍费尔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宗教性”观念本身。“宗教性”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景观,这种景观不管对圣经的福音还是现代人来说,都是不恰当的。但基督的真理本身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它关涉人和世界的生命中心问题。做基督徒并非必须宗教化,必须披上宗教的外衣,信仰乃是整个生命的行为,基督发出的召唤不是要人加入一种宗教,而是要人进入新的生命,因此,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不在于他恪守宗教形式,而是切实地做人,在今生此世的生活中积极参与上帝的痛苦。

关于朋霍费尔,则直到1992年,即他在三十九岁时为反对残害人类的纳粹政权而献出生命四十七年之后,他的名字才因《狱中书简 》中文本的出版而在中国传开。不仅如此,这位用全部生命实践信仰的基督徒楷模,其思想还遭到了不小的误解——不少人谈到他的思想影响了世俗神学或“上帝之死”派神学的时候,似乎以为他是一个反叛基督教的叛逆者,甚至是一个无神论者。

经典语录

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 十分肯定的是,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我们惊讶地发现,由于某些特定的环境,产生这种情况,即有些人智力超群,但却是蠢人,还有些人智力低下,但并非愚人。 一旦这些愚蠢的人交出了自己的意志,变成了纯粹的工具,他们就能做出任何最为罪恶的事情,但他仍然始终不可能了解这些事情是怎样的罪恶。在 此,存有人性被恶魔般地扭曲的危险,它会对人们造成无可补救的损害。 因为遵守世俗社会的律令而遭受苦难,比起作为本来自由而负责任的人主动去承担苦难,要容易得无法比拟。同别人一起遭受苦难,比起单独地遭受苦难,要容易得无法比拟。作为众所周知的英雄遭受苦难,比起默默无闻地、屈辱地遭受苦难来 ,要容易得无法比拟。遭受肉体死亡的苦难,比起承受精神上的种种苦难,要容易得无法比拟。 那么,自由的人又怎么样呢?他们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渴望在这个世界上站在自己的根基之上,他们认为必要的行为比清醒的良心或对于自己职业的尽忠职守价值更高,这种人准备为有成果的妥协而牺牲不结果的原则,或者为有成果的激进而牺 牲不结果的平凡。他又会怎么样呢?他必须谨防自己的自由成为自己的祸根。因为,当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时候,他也许没有 发现,他力图规避的那个他以为较大的恶,到头来很可能却是较小的一个。已经有不少这样可以作为悲剧的原始素材的故事。 我的思念已如 鸟儿从监狱中飞翔而出,飞向了你们大家,飞向了教堂、以及它的种种令人留恋的仪式,我已经被隔绝在这些外面很久了。我 也不会忘记这处牢房中那些我不认识的人们,他们正在默默忍受自己的命运。我发现这些思念是极好的“解毒剂”,它们可以 阻止我过多地去考虑我自己的艰辛。要是向那种诱惑让步,那就是我错,而且也是最大的忘恩负义。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