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简介

阿德勒简介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

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童年。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然而,几天后病情却意外地好转。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

经典语录

研究对象并不了解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因此,他无法隐藏真正的自我。我们不能只通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来了解他的人格,而是要通过他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来解释他的人格。 “我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吗?”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这样问。如果不能如愿以偿,他们就会认为生活毫无意义。“如果我连自己想要的都得不到,”他们会问,“活着还有什么用?”他们会变得悲观,有一种“想死的念头”。他们会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还会从错误的生活方式中建立一整套哲学,并认为自己的错误观点尤为独特,是天下的瑰宝。 如果孩子喜欢倚靠在某样东西上,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这个孩子具有焦虑和依赖性等特质。把他与我们熟知的类似儿童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重构这个类型的孩子的人格,即被溺爱孩子的人格。 只要看到孩子较喜爱父亲,我们便能断定:这已经是次一级的阶段了:最先,他依附在母亲身上,现在她已经失掉了他的情感,他将之转移给父亲,以作为谴责她的一种手段。如果孩子偏爱父亲,我们便知道他以前曾遭受过一场悲剧。他觉得自己被弃置不顾;对这件事,他无法忘怀,而他的整个生活样式也建造在这种感觉之上。 一个人对外在的兴趣是需要培养和练习的。 在爱情和婚姻中,如果我们想让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就会极力表现自我,将全部关心投入到对方身上。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发展,而不顾对方的感受,那么所得的结果一定是:我们变得趾高气昂,让人厌恶。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