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

僕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时时策杖至江上,望云涛渺然,亦不知有文甫兄弟在江南也。居十余日,有长髯者惠然见过,乃文甫之弟子辩。留语半日,云:“迫寒食,且归东湖。”僕送之江上,微风细雨,叶舟横江而去。僕登夏燠尾高丘以望之,仿佛见舟及武昌,歩乃还。尔后遂相往来,及今四周岁,相过殆百数。遂欲买田而老焉,然竟不遂。近忽量移临汝,念将复去,而后期未可必。感物悽然,有不胜懐。“浮屠不三宿桑下”者,有以也哉!七年三月九日。

热门推荐

1、耳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来时一,去时八万四千。此义出“愣严”,世未有知之者也。元符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书赠都峤邵道士。 2、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又用佛语及老耼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緜緜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3、吾故人黎錞,字希声。治《春秋》有家风,欧阳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刘固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4、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处,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故祖师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翳尽,眼自有明。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苏轼

原作者:苏轼

苏轼作品: 《留侯论》 《东坡禅喜集》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