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思录

凡是有良好哲学悟性的人,必定有过对于死亡的隐秘体验和痛苦觉悟。这种体悟实质上是一切形而上思考的源头,不从这源头流出的思考就绝非真正形而上的。因此,差不多可以把对死亡的体悟看作衡量一个人的哲学悟性的标志。
有的人很聪明,很有理解力,甚至也很真诚,但没有对死亡的体悟,你就很难和他做深入的哲学对话。
几乎每一个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都会有那样一个时候,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突然有一天,他确凿无疑地明白了自己迟早也会和所有人一样地死去。这是一种极其痛苦的内心体验,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一样,人生的快乐和信心因之而动摇甚至崩溃了。想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化为乌有,一个人就可能对生命的意义发生根本的怀疑。

标签: #摘抄 #心语 #哲理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周国平

原作者:周国平

周国平作品: 《守望的距离》 《人与永恒》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风中的纸屑》 《爱与孤独》 《各自的朝圣路》 《妞妞》
周国平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深入研究尼采及其哲学、美学理论,发表译著、专论多部;曾写若干哲理散文。其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周国平文集》第二卷中《白兔和月亮...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