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事情

一次,我穿越田野。一群农妇,蹲在田里薅苗。在我凝神等待远处布谷鸟再次啼叫时,我听到了两个农妇的简短对话。
农妇甲:“几点了 ”
农妇乙:“该走了,十二点多了。”
农妇甲:“十二点了,孩子都放学了,还没做饭呢。”
无意听到的两句很普通的对话,竟震撼了我。认识词易,比如“母爱”和“使命”,但要完全懂得它们的意义难。原因在于我们不常遇到隐在这些词后面的,能充分体现这些词含义的事物本身;在于我们正日渐远离原初意义上的“生活”。我想起曾左美术馆看过的美国女画家爱迪娜·米博尔画展,前言有画家这样一段话,我极赞同:“美的最主要表现之一是肩负着重任的人们的高尚与责任感。我发现这一特点特别的表现在世界各地生活在田园乡村的人们中间。”

标签: #散文 #随笔 #美文

热门推荐

1、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2、我希望我是一个眼里无历史,心中无怨恨的人。每天,无论我遇见了谁,我都把他看作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人。 3、三月是远行者上路的日子,他们从三月出发,就像语言从表达出发,歌从欢乐出发。三月,羔羊也会大胆,世界温和,大道光明,石头善良。 4、捕鸟人天不亮就动身,鸟群天亮开始飞翔。捕鸟人来到一片果园,他支起三张大网,呈三角状。一棵果树被围在里面。捕鸟人将带来的鸟笼,挂在这棵树上,然后隐在一旁。捕鸟人称笼鸟为“繇子”,它们的作用是呼喊。繇子在笼里不懈地转动,每当鸟群从空中飞过,它们便急切地扑翅呼应。它们凄怆的悲鸣,使飞翔的鸟群回转。一些鸟撞到网上,一些鸟落在网外的树上,稍后依然扑向鸟笼。鸟像木叶一般,坠满网片。丰子恺先生把诱引羊群走向屠场的老羊,称做“羊奸”。我不称这些繇子为“鸟奸”,人类制造的任何词语,都仅在它自己身上适用。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苇岸

原作者:苇岸

苇岸作品: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苇岸简介:

苇岸,原名马建国,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为写《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苇岸在家附近选择了一块农地,在每一节气的同一时间、地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笔记。1999...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