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欢喜消遣人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卸;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的目的在此,生活方式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不外乎动。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件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书房总喜欢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过,霎时间混沌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坐,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传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喜欢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所谓烦恼么?

标签: #摘抄

热门推荐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朱光潜

原作者:朱光潜

朱光潜作品: 《谈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厚积落叶听雨声》 《问渠哪得清如许》 《谈美书简》 《谈修养》 《天资与修养》
朱光潜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1897年9月19日生。支持马克思主义,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毕...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