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青少年撞车事件的原因不仅是缺乏经验,或者荷尔蒙的影响,还有可能是耳边响着朋友们的笑声、叫声,车上CD(激光唱片)机播放的音乐震耳欲聋,刺激着肾上腺素喷涌而出,又或者是开车人将右手伸出去摸炸薯条或女朋友的大腿。在这种状态下,谁会想到危险呢?大概谁也不会。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单独驾车时发生事故的概率比成年人高40%。而且,当车上还有另一个同龄人时,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涨一倍——如果还有第三个人,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再涨一倍。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一种干预措施,而不是依赖一种假设——青少年在清醒状态下会记住应该如何行动(家长要求他们如何行动)并依此行事,而且在兴奋的状态下也要这样做。为什么不给汽车装上某种装置以防止青少年的这些行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丹·艾瑞里

原作者:丹·艾瑞里

丹·艾瑞里作品: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
丹·艾瑞里简介:

丹·艾瑞里(Dan Ariely)经济学家,来自世界著名大学(MIT)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年轻教授。他是目前行为经济学和电子商务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国际知名学者。Dan Ariely于1991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北加州大学获得认知心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后在北加州大学获得认知心理学...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