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一个本质高贵的人在年轻的时候以为: 人与人之间重要的和主要的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关系是理念性的,换句话说,它们建筑于人们相同的气质、思维、情趣等等。及至年长以后,他才意识到这些关系和交往是现实的,亦即以某种物质利益为基础。几乎所有的关系都带有这样的基础,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晓得除此之外还会存在别样的关系。因此缘故,人们都从一个人所拥有的职位、从事的生意、隶属的民族和家庭去考虑这个人。一句话,人们关注的是世俗常规所给予这个人的角色和位置。所以,一个人就像商品一样地被贴上标签并受到商品式的对待。至于这个人的自身是什么,根据其个人素质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只是随意地、并因此只是例外地提及。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通常都把人的素质搁置一边,或者视而不见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叔本华

原作者:叔本华

叔本华作品: 《叔本华人生哲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美学随笔》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叔本华简介: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他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叔本华明确地阐述了一种双面理论来理解我们的现实世界。它指出,世界由意志与表象组成,它们同时存在又相互区别。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但是,通过更进一步审视,他的哲学和东方的思...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