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人都需要一个群体认同感,网上流行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语言,他说这些话,你也说这些话,好像你们就有某种联系了。完全虚幻的联系。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博,都用来说话以及听别人说话,人已经很恐惧一个人待着,恐惧处于一个自我的世界,时刻地不安着,唯恐被世界遗忘,被流行抛弃,需要时刻感觉到自己在群体中,需要知道有多少人在看着你,或者说话有多少人听见。所以,为了要让更多的人看见听见,你就会说一些哗众取宠的话,这些话跟真实意思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有的人都想用几句话,比如微博的140个字,来判断事物,表达自我,吸引大家。如果140个字能说清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那真是太幸福、太简单的一件事了。世界上的事不是都能用140个字就能概括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廖一梅

原作者:廖一梅

廖一梅作品: 《悲观主义的花朵》 《恋爱的犀牛》 《柔软》 《琥珀》
廖一梅简介:

廖一梅,编剧,199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另一重身份是导演孟京辉的搭档、学妹、妻子、孩儿他妈。她1999年创作的话剧《恋爱的犀牛》(1999年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2003、2004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复排演出)是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由她编剧的戏剧《魔山》(2005年北京儿艺股份有限公司首演),《艳遇》(200...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