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不轻易爱人,也不轻易恨人”是处世智慧的一半;“不轻易说话,也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话”,是另一半。
不管命运如何降临我们身上,不可太高兴,也不可过分悲伤。一方面是由于一切事物都充满都充满变化,我们的运气随时都会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判定事情对自己是好是坏之时,我们易于收到欺骗。
人们一般总是觉得目前的处境会持久,事情会像过去一样在未来继续。他们的错误,出于他们不了解所见事物的缘由——其缘由跟它们所造成的后果不同,缘由是本身即含有未来变化的胚芽。
我们的脑海似乎只有那么一点思想,不能容纳别的什么。我们很容易看出,为什么人们都那么烦闷无聊,为什么喜爱社交,为什么喜欢在人群中走动——为什么人类是群居的?是个人性格的单调,让人们觉得独处无法忍受的。

标签: #经典语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叔本华

原作者:叔本华

叔本华作品: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人生哲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美学随笔》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叔本华简介: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他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叔本华明确地阐述了一种双面理论来理解我们的现实世界。它指出,世界由意志与表象组成,它们同时存在又相互区别。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但是,通过更进一步审视,他的哲学和东方的思...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