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史

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褒衣博带”,成为魏晋世俗之尚。部分文人甚至轻蔑礼法,如竹林七贤。 晋代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民间且男女通用。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形成大融合局面,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流行,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袴褶的上衣短身大袖或小袖;下身喇叭裤,有的在膝弯处用长带系扎,名为缚袴。 女子衣着较大变化是风格上的“上俭下丰”,原始于汉代的襦裙套装至晋代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髻,以假发相衬,西晋作十字式大髻,东晋则做成两鬓抱面遮蔽眉额形状,缓鬓倾髻以为盛饰,因发髻过大过重,不能常戴,平时搁置架上,称作“假头”。 东晋末至齐、梁间改为

标签: #摘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沈从文

原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作品: 《边城》 《湘行散记》 《想牵着你的手,在青山绿水间》 《在春天,去看一个人》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 《沈从文精选集》 《月下小景》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 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mda...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